第181章 农村的味道(3/3)
不像现在天天都能吃到肉,因而对团年饭是格外期待的。团年饭桌上是必然要有鱼和火锅的,鱼象征着年年有余,火锅意味着红红火火。年三十这一晚,一家人坐在一起开开心心、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团圆饭,准备迎接新年。
祭祖。
无论是过去、现在,还是将来,祭祖,都是市民过年时必不可少的重头戏。
上坟祭祖,是中国人最重视的新年活动之一。在初三至十五期间,准备好烧腊、美酒、纸钱、鞭炮、香烛,一家大小来到祖先安葬之处,叩头拜年,焚香敬献,算是与祖先一起过一个团圆热闹的新年。
因而年三十吃晚饭前,老家每家每户都会放上鞭炮迎接先人进餐。
吉利话。
新年要讨一个好征兆。因而,老家年三十晚上是不允许说脏话和歹话的。如忌言鬼、死、杀等不吉字眼等。如果吃饱了不想要,不能说“不要”,而是说“有了”;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,要说“吃兴了”或“太多了”,而不是直接说“没有了”……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“除夕功课”,大人要教孩子说,否则新年不顺。避免说出“破”、“死”、“病”、“输”、“败”等不吉利的字眼;若不慎犯忌,要以吐唾沬、说“童言无忌”等方式化解可能的不祥后果。比如,小孩子打碎了碗。大人们会赶紧说上一句“碎碎平安”。
穿新衣。
新年第一天,人们总会穿上自己最新、最好、最喜欢的衣服,焕然一新走亲访友。在这一天,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,精神抖擞。
守岁。
年三十吃完晚饭后,一家人就会坐在电视机前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。一边看,一边吃瓜子、糖果,摆龙门阵,开始一年一度的守岁。每每这个时候,儿时的我们最开心,使劲往自己的兜里装糖果,然后围着父母追逐、嬉戏,边跑还要用手捂着衣兜,害怕装得太满的糖果从衣兜里蹦出来。当眼皮不听话地开始上下“打架”时,父母便会催促我们睡觉。而此时,我们必定振作精神,大声说:“我不困!”。因为我们要等到父母的压岁钱,然后才会甜甜的睡觉。
拜年。
拜年是春节的传统习俗,是人们辞旧迎新的一种方式。通常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拜见亲戚、朋友、尊长,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。主人家则以点心、糖食、红包(压岁钱)热情款待。
耿家建觉得小的时候还盼着过年,可是现在呢,却是有些排斥过年了!
就像是那首歌所唱的,不想长大!
耿家建已经深刻地体会到时光流逝的速度,静悄悄却是杀人于无形……>
本章已完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