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千四百五十二章 狻猊(2/3)

王请教,结果并不乐观。按照青涯王的说法,大风原的地势太容易发生变动了。

且不说风灾引发的地脉异动。

在很多地方,大地需要依靠那些特殊草木抵御风灾侵袭,秦桑之前见过灵草就是其中一种,名叫独风草。

万一表层的草木被破坏,周围地貌不出几年就会发生明显变化,经年累月下来,早已面目全非。千年前存在的山峰,今时可能就消失了,大风原就是被风灾这么一点点‘削平’的。

仅仅依靠表面特征,寻找无数年前的一个地方,几乎是不可能的,除非图上标注的这些地方有特别之处,不受风灾影响。

看到大风原中的景象,秦桑就预料到这种情况,可明知如此也要查下去。

打探不到,就从历史中寻找,只要大风原里有妖修,有妖族部族,肯定会有记录!

“先带我去见见这位青涯王,”秦桑道。

攀琮点点头,上前带路,很快便回到青涯洞。

说是洞,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丛林,丛林中只有一种灵树,灵树树叶茂密,纤细如针。肉眼能够看到一种灰白色粉尘形成的浓雾,笼罩整个丛林。

来到丛林近前,秦桑听到阵阵嬉闹声,恰好看到一个圆滚滚的球从丛林里飞出来,球的表面长满尖刺,像个刺猬。

刺球被狂风卷着四处乱飞,细看之下其实极有章法,它能够借助狂风的力量,把风灾当成了乐园。刺球舒展开身躯,形如豹子,背上满布尖刺,腹部则是柔软的白色毛发,正是一头小刺狸。

攀琮和青涯王已经熟识,无须通报,他们直接进入丛林。

飞了一阵,粉雾消失了,丛林中出现了一条条山脉,其中一座山峰尤为高耸。

这些灵树竟然能够阻挡风灾,此地只有微风,山上郁郁葱葱,这里生活的生灵基本都是刺狸。

秦桑抬头,看到山顶崖壁上有一洞府,一位瘦削男子迎了出来。

“明月拜见青涯王,冒昧来访,叨扰了,”秦桑遥遥拱手。

“早就从攀道友口中得知明月道友的风姿,今日一见,果然名不虚传!快请!”

青涯王哈哈大笑,热情邀请他们进入洞府。

一番寒暄之后,获知秦桑的来意,青涯王抿了一口灵茶,托着茶盏,皱眉不语。

攀琮欠身道:“在下和明月道友历经艰险,来到大风原,就是为了寻一个地方,对我们极为重要,道友若能指点一二,感激不尽。”

青涯王看看攀琮,又看看秦桑,放下茶盏,摇头劝道:“倘若二位只知道那个地方的地势,没有其他线索,我劝二位放弃吧,不要浪费时间了。”

攀琮看向秦桑。

秦桑思索片刻,问道:“道友有没有办法,帮我们得到上古之时大风原的堪舆图?”

“上古堪舆图?”

青涯王一怔,“大风原如此广阔,而且若像二位之前说的,过去这么久,谁会特意将堪舆图保留到现在?不过……”

听到青涯王语气一转,秦桑顿时露出殷切的目光。

青涯王顿了顿,继续道:“倘若二位执意不愿放弃,唯有一个地方,或许有希望,但也极为渺茫。”

“哪里?”秦桑追问。

“神脊山!”

青涯王断然道,“大风原生活着不计其数的部族,无数年来,总逃不过兴亡盛衰的规律,很多上古大族如今已经销声匿迹,而当世强族,也都是后来才逐步崛起的,包括我们,之前只是一个微末小族,出了一位惊才绝艳的先祖,夺了这处道场,才有了今天的刺狸一族。这些部族之中,唯有神脊山的狻猊一族长盛不衰,底蕴之深、难以想象!多年以来,狻猊一族并没有统一大风原的打算,但神脊山号令一出,莫敢不从!”

神脊山、狻猊……

秦桑念着这两个名字,狻猊一族一直长盛不衰,大风原还没有出过能够打上神脊山的部族,它们部族的历史从未中断过,或许会有上古堪舆图保存下来。

不过,大风原广袤无边,神脊山距离青涯洞非常遥远。

“附近可有挪移大阵?”秦桑准备把攀琮留下来,沿着海岸线继续探查,自己先去神脊山,尝试接触狻猊一族。

青涯王奇怪地看了秦桑一眼,“如今风灾尚未结束,正好能借助风灾的力量,我等远行皆是如此,何需挪移阵?”

看来风灾不完全是坏处。

秦桑和攀琮对视一眼,拱手道:“我等初来乍到,还望道友指点。”

“风灾看似混乱,实则亦有规律可寻,虽然风灾会不断变化,但规律一旦形成,也要过个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才会完全失效。狂风之中,蕴含奇异风流和风眼,进入风眼就能通过风流直达另一处风眼,因此便有道友专门寻找这些风眼和风流,探查其中的规律,绘制出风图……”

说着,青涯王取出一枚玉简,“这里面记录了一些风眼的位置,不过我没有去过神脊山,只知道神脊山大概位于东南方向,道友途中还要去寻找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