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2章 不同的境遇(3/3)
通常来说,想找人替课的同学会通过网上等找到“结对子”的人。然后将替课的课程名称、地址、时间和自己的名字、学号等信息告知对方,等代替上完课再付费。
“就十几元一节课,直接转账,并不见面。”大三的张同学曾经找人帮忙代替上专业课。张同学表示,自己通过校友群找到了对方,都是上完课才付钱,所以不会出什么幺蛾子。小张介绍,自己只请过几次替课,找的都是同一个人。但有一些常请替课的同学,手上有资源,有的直接搭平台给需要替课的双方。
记者几经寻找,找到了小张口中搭建平台的一位大四学生。听闻要找人替课,他只问替课的时间和地点,然后让记者等回复。
“可以不找本校的吗?老师管得严,怕露馅。”问及此,这位大四学生回应,跨校生替课需要增加费用。在所谓的“替课团队”中有多个高校的在校生,一般都是谁有时间谁去。
对于替课同学的信息,请人替课的人也无从知晓。只需要付费给“中介”或搭平台的人即可。通过这种形式,通过“中介”找替课的费用相对要高一些(中间人会抽成。平均要30元左右一节课。有些专业课,或者需要做随堂互动的,费用则要50元左右一节课。
“听说过替课”或“我身边的同学有找过替课”这是记者随机问及大学生替课时,听到最多的答复。
“我是学新闻传播专业的,大三就忙着实习,但现在有几个选修课还要上。”张同学说。有的选修课跟老师说明情况,只要自己把相关知识学好了就没问题,可有的老师非得点名,不去不行。身边的同学都忙着实习,一再找学弟学妹也不好,最后张同学只有找人替课。
“逃课是不好,但到了大学阶段,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。”张同学觉得,老师可以灵活处理。就像戏曲课,他本来对这方面很感兴趣,但实习和上课冲突只能二选一,就只能选择去实习。
对此,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二学生耿明认为,严格考勤不是大学教学的好办法。耿明帮本校大三大四的同学替过课,也替过外校生的课。“替课的课程,老师都不好对付。”他回忆,有的老师让学生签一个名走一个,有的老师拿着纸一遍遍核对上课的人数,还有的不定时抽查点名。“这种时候,学生都是为上课而上课,这和找人替课又有何分别。”耿明说。耿明表示去代替上各个专业的课,对自己而言开拓了思路,学到不少知识。
在大学校园内问及学生们对有偿替课的看法,9成以上的学生表示不赞同。但也有同学表示,有些课程确实没必要节节都上。
“虽然平时我们同学间也会相互替课,但有偿替课,性质就不一样了,实在不好。”
老师们都是想学生能多学一些知识,可应该怎么样更好地优化管理,很多老师心中也有疑惑,但不知道怎么解决。
那些被大学生选择以“有偿替课”方式逃课的课程,都是高度集中的——主要都是一些不受学生待见的大学公共课程。长期以来,大学公共课程,一直都显得不怎么“受待见”,不仅学生缺乏兴趣,甚至一些授课老师同样也缺乏热情。所以“有偿替课”成风,板子不要只打到学生身上,学校该想想课程设置是否合理。>
本章已完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