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三 少林五祖(2/5)

文件再次强调:“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。”

所以贞观朝一直是执行的“崇道抑佛”的政策。

太子和尚走得近那不是找事吗?

你看人家老四多敏感,一看太子亲近沙门,立刻到紫微宫、到楼台观请来了许多道士,让大吃和尚醋的道士们顿时对魏王青眼相加。

*************

眼看秋凉,我正在家中练习射箭,却听有仆役来告:“殿下,东山大师请殿下到到荐福寺参加毗卢会。”

“哦?”没想到我不出去找事,事反而来找我。

五祖弘忍、禅宗那也是在全国颇有势力的,虽然说是方外人,但是没有和官方良好的关系,要在这个国家生存下来还是很费力的。

“那好,换上素衣。”对于人家一个高僧的邀请我也不好推辞,大概这也是太子的意思,就是试探一下谁是敌谁是友。

车马到了荐福寺,我一袭白色袍子就进了去。

荐福寺兴建于前隋,本来是三论宗的地盘,但是同为佛门,人家禅宗和皇家关系又铁,所以多少也要挺一下。

禅宗乃是大乘教义,当年在小乘盛行的南北朝,禅宗受到了南北佛教界的激烈排挤,连来弘法的初祖菩提达摩也被人毒死。

现在大乘教法兴盛,倒是那些小乘教派比如具足宗日渐衰落。

弘忍乃是一位悟性非常高的人,传说他是破头山的老僧转世,求拜于道信门下。

来参加毗卢会的大多是资深信众,比如萧瑀、欧阳询等。当然还有我这样的特别嘉宾和太子一系的人马。

这个所谓的毗卢会有点学术交流的意思,所以来参加的都是高明人士。

精舍里坐满了长安城里佛教高僧,一个个高声地唱诵着什么,外人根本不明白。而那些懂行的听得直点头。

原来他们唱诵的是梵文,哎,掌握一门外语果然比较牛,在佛教界要混上高级职称不会这个万万混不走的。一如几千年后那些外企“精蝇”非常小资地在聚会要求纯英文一样,要的就是这个派,实际上国人好面子的心态表露无遗。

论讲不去谈它。等讲论结束了,我便受弘忍的邀请一块参与了禅茶。

“大师,这个佛法精要,我根器浅薄就不去了。”看到弘忍有些不大安逸,我又给了他一个台阶:“我听人说‘天下武功出少林’,很想见识一下贵寺的武僧。”

弘忍一笑,于是让几位武僧带我去净香院。

“天下武功出少林”虽然是小说家言,但是少林武学渊源悠久却是一个事实。不过少林武功真正名扬天下,那是在宋代,而到了明朝一位将军(传说是戚继光的儿子)带着他的部下出家在少林,并开创形意拳,少林武学才到达了顶峰。

在唐朝,少林和禅宗主要是因为其教化功德,而不是因为武功高超。

佛家武术和民间的武术不同,他们多为强健筋骨,结合了古印度的瑜珈术为多,也能看到印度武术的影子(此技艺在现在的印度还有保留)。

所以有当年的十三位“紧那罗王”(此为少林传说,传说当年少林遭法劫,敌人杀上了门,大家眼看要完蛋,一位在少林寺厨房烧火的僧人手提烧火棍子打败了敌人,拯救了少林。人们说是紧那罗附体拯救了少林,所以自此天下武功出少林,少林武功出厨房。这位紧那罗乃是天龙八部之一,佛教护法天神)。

虽然紧那罗棍发扬了佛家慈悲,不以伤人为目的,但是在我眼里还是颇为有价值。haveadream……学习少林武功那是我儿时的一个梦,如今来到唐朝,我终于可以学习最正宗的少林武术了。

“各位大将军能到我王府教习本王棍法吗?”我看得手舞足蹈,也有模有样地挥舞起棍子来。在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